重大利好!伊川总规已定,洛阳向南,未来在此
《伊川县城乡总体规划(2017-2035)》由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编制。2017年12月21日,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专家对《伊川县城乡总体规划(2017-2035)》规划成果进行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规划论证了城市发展的功能和定位,优化了空间布局结构和对各类建设用地安排,工作基础扎实,规划内容全面,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指导性,符合伊川县实际和发展要求,原则通过规划成果,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
一、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对各县市编制总体规划的要求,适应新时期新常态下伊川县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促进伊川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保护、管控和高效利用县域空间资源,统筹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置,协调县域空间利用基础平台,指导伊川县的城乡建设和城乡规划的编制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洛阳市南部组团城市的发展目标,经洛阳市人民政府批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 2017-2035 年,近期 2017-2020 年,远期 2021-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三、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划分为县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空间层次:
▍县域
即伊川县的行政辖区,面积1234平方公里。在此范围内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县域城镇发展布局和规模控制,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确定为生态环境、战略性资源保护等需要控制的区域,用以指导镇、村规划。
▍城市规划区
即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对中心城区发展关系重大的行政区范围。根据伊川县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需要,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城关镇、水寨镇、彭婆镇、白沙镇、白元镇、平等乡所辖行政区,总面积491.11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西至平泉路-龙凤大道、北至郑少洛高速、南至规划南环路、东至伊河-经十二路的范围内,规划城市建设用地55平方公里。
四、城市总体定位
洛阳城市发展南部组团、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生态园林城市。
五、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
规划确定近期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为34万人,远期2035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为53万人。
▍用地规模
2020年,伊川县中心城区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3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1.76平方米;2035年,伊川县中心城区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5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3.77平方米。
六、县域城乡统筹规划
▍县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
至2020年,规划县域常住人口为8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为50.9%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6%。
至2035年,规划县域常住人口为10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为7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61%。
▍县域城镇空间结构
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一带、一轴、一中心、四板块”。
一带:依托北部的龙门山、万安山等自然山体,打造横贯北部山区的生态隔离游憩带。
一轴:依托G208(原洛栾快速路)、S322等交通干线、围绕伊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打造长40公里的沿伊河生态文化轴线。
一中心:伊川县中心城区。
四板块:中部产城融合、创新转型发展板块;东部有机农业、观光农业发展板块;西部特色林果、养殖发展板块;南部商贸物流发展板块。
▍综合交通规划
1、区域对外交通规划
多种交通方式复合,打造洛伊快速连接通道。综合依托铁路、高速、国省道、航运等多种交通方式,最大限度联通伊川城区与洛阳主城区的交通联系,主动融入洛阳市区域大交通体系。
构建六组团间高速环线,实现伊川与周边县市的快速连接;纵向打通与洛阳连接的三条通道: 一是龙凤大道与洛阳市孙辛路连接; 二是掘丁路与伊滨区、偃师连接; 三是G208(原Z001洛栾线)与洛阳主城区连接 。
2、铁路规划
规划预留呼南高速铁路线位,在平等乡东北部预留伊川高铁站选址;
规划预留三洋铁路线位,在鸣皋镇预留铁路站选址;
规划预留焦枝铁路改建线位,在吕店镇设置四等站选址;
规划预留伊川至栾川铁路线位,在彭婆镇设置站点(伊川城铁站);
规划预留郑登洛城际铁路线位,在吕店镇设置站点;
规划预留洛阳至平顶山城际轻轨,在产业集聚区产城大道与铝厂路的东南处结合货运站点改造设置站点。
3、高速公路规划
保留现状洛栾高速、郑少洛高速和二广高速,规划新建新安—宜阳—伊川高速公路,保留三处高速出入口,新增两处高速出入口:滨河大道与新安—宜阳—伊川高速公路交汇处出入口、文正大道与二广高速交汇处出入口。
4、干线公路规划
横向实现乡镇间的快速联通:近期完成国G343(原省道323八官线)改建工程,按照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实现中心城区、江左、吕店、鸦岭等乡镇的快速连接;新建环伊川县域的县乡公路,实现中心城区、吕店、白沙、白元、平等、高山的快速连接,最终打造连接全域乡镇的交通大环线,为城镇体系提供交通支撑。
完善提升省道S237、S240、S241、S319,按照二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S240彭婆段可在万安山东部建设新通道,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并最大限度减少对龙门大遗址的影响;建设环万安山伊川段的建设,按照二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
规划将县域划分为基本生活圈-一次生活圈-二次生活圈-三次生活圈。
基本生活圈:原则覆盖所有居民点。城镇地区居住相对集中,规划按照居住区空间布局划分10分钟生活圈;乡村地区居民点分散,经统计分析,伊川县居民点间距普遍在1公里左右,行政村辖区平均面积3平方公里,因此规划以行政村为单元作为基本生活圈的划定。
一次生活圈:结合中心村、镇区和中心城区的布局来布置。其中,城镇地区按照2公里的服务半径进行划分;乡村地区结合中心村和特色村布局,按照2-4公里的服务半径进行划分。
二次生活圈:依据4-8公里的半径要求,结合各(集)镇区和中心城区来布置。
三次生活圈:以中心城区为中心,最大半径30公里,可覆盖全县,因此结合中心城区来布置。
七、中心城区规划
▍发展方向
城市发展方向确定为:向北为主、向东为辅。
北部以郑少洛高速为界,强化组团化发展思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孵化、生态居住为主要功能,积极对接洛阳中心城区。东部整合土地资源,增强产业集聚效益,积极承接洛阳大型企业转移;
▍空间结构
形成“一心、两轴、三区”的空间结构。构建多条通廊,沟通山、水、城。
“一心”:城市综合服务中心。
“两轴”:综合服务轴、生态创新轴;综合服务轴沿着豫港大道展开,形成联系城市综合服务中心、老城区中心、产城融合区中心的城市核心发展轴。生态创新轴沿伊河生态景观带展开,重点突出生态主题。
“三区:老城区、生态科技园区、产城融合区。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原则
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城市级和社区级两级配置,按照10分钟生活圈的理念,构建网络化、无障碍的公共活动网络。
1、县级公共服务中心
规划县级公共服务中心3处。依托老城区现状传统商业设施,形成老城商业中心;结合特色商业区和行政文化中心的建设,依托行政、商贸、文化等设施的集聚形成滨河综合服务中心;产业集聚区内形成产城融合中心。
2、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
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12处,每个居住社区设置1处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设置社区行政管理、事务受理、文化活动、卫生服务、养老福利、商业、绿地等社区公共服务配套。
▍综合交通规划
规划策略:
(1)分级顺接,避免交通瓶颈。
与高速公路衔接的道路以及外围过境环路为城市快速路;与城市快速路衔接的城市道路为骨架性主干路;与一般公路衔接的城市道路为一般主干路、次干路。
(2)枢纽对接,满足集散要求。
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是实现运输组织模式转型的核心,枢纽站周边交通组织的合理性,是决定运输效率的关键。考虑对外客、货交通枢纽周边交通的组织,实现出入口通道与枢纽布局的协调匹配。
规划中心城区道路体系包括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规划中心城区形成“五纵七横一环”干道网系统。
“五纵”:龙凤大道,平泉路-文化路,杜康大道,滨河大道、豫龙路;
“七横”:高科三路,文正大道、高新六路、文化北路、志远路-产城大道,豫港大道,伊龙大道;
“一环”:龙南一路(北)、豫龙路(东)、S319(南)、龙凤大道(西)。
▍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至2035年实现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不少于45%,绿地率达到40%,规划城区绿地与广场用地820.67公顷,城市人均绿地与广场用地15.48平方米,其中人均公园绿地12.01平方米。
按照国家园林城市和居民出行“300米见绿(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绿地)、500米见园(面积4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的标准,规划构建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
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分为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片区级公园、社区公园、街旁公园。公园绿地面积为636.53ha,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11.5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01平方米。
规划综合公园4个,分别为荆山公园、伊河公园、浥涧河公园、潜溪河公园;
规划专类公园3个,分别为西山植物园、程林文化园、植物科普园;
规划片区级公园7处,均衡的布置于老城区、生态科技园区、产业集聚区;
规划社区公园(面积4000平方米以上公园)33个;
规划街旁公园(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4000平米以下绿地)50个。
七彩龙都
山水温泉墅 清盘热销中
建面约120-450㎡滨河华宅?
实景样板间&景观示范区
实景呈现
恭迎莅临鉴藏